高校查询
专业查询
用户名:
密  码:
北京科技大学
www.ustb.edu.cn

免责声明

    江苏招生考试网发布的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

联系我们

   获知高招动态、信息查询、咨询答疑可微信我们!
微信联系我们
江苏招考网官方QQ:153290717
志愿填报指导QQ群:323915354
考生家长交流QQ群:211760756
普通考生交流QQ群:111956899
高考艺术生QQ群:323920880
高考体育生QQ群:323921665
注册入学交流QQ群:323919144
合作申请交流QQ群:282941526
信息发布/ 广告投放联系
电话:025-86982208(兼传真)

学校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31所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学校隶属教育部。

  昔日莘莘学子,今朝遍布华夏九州。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曾在校学习。校友中还有现任和曾任中央、部委、省、市的领导同志;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杭州、太原、南宁、兰州等大中城市历任市长;有宝钢、鞍钢、首钢、武钢、北大方正、联想等著名企业的领导人;有30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汇集了一大批致力于教书育人、科教兴国的名家大师和奋发有为的学者才俊,他们当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入选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10人,教授278人,副教授386人。

  科海泛舟,潮头挺立。五十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包含研究生、本(专)科生、高职、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各类在籍学生2.7万人,其中研究生6700余人、本专科生11400余人。

  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九个学院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延庆分校组成。现有39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65个硕士学科点 (另有MBA(含EMBA)、MPA和16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6个博士学科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部委级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图书馆藏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建校六十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4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4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46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藏书175万余册。定期出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Rare Met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21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材料、矿业、科技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技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材料第2,矿业第3);安全、机械、热能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力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2年10月,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550人,各类研究生9107人(其中博士生2727人、硕士生6380人),外国留学生825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7302人,远程教育学生14586人。在站博士后173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91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438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5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9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7人。人才梯队正在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2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3407项,授权专利1823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46项(2006年:国家奖3项,省部奖32项;2007年:国家奖6项,省部奖24项;2008年国家奖5项,省部奖34项;2009年:国家奖4项,省部奖36项;2010年:国家奖4项,省部奖39项;2011年:国家奖5项,省部奖54项;2012年:国家奖5项,省部奖73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学校“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2年发布数据,2011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33位和28位。”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0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30余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至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及“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

  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8.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学校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学校体育馆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秉承“求实鼎新”的理念,在理工科和其他学科教书育人,致力于服务工业界和全社会。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

  书100 余万册,订有中外期刊2150 种。

  学校科研工作硕果累累,1978年以来,共有1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113项,仅2003、2004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申请专利746项,已授权368项。1991年至1993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居全国高校第6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居全国高校第4名,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居全国高校第15名;1995年至1996年学校获国家三大奖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8。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美国密西根工大、日本北海道大学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1996年5 月学校建立校董会,努力探索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的开放办学机制,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和知识结构,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本科教学实行学分制,通过强化基础理论、计算机、外语及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志趣和特长,因材施教,在学分制框架内实现了转专业、学习双专业、攻读双学位、研读辅修专业、提前毕业攻读研究生等多途径培养模式。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现有五十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营造了优越的环境。学校曾两度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学生代表队在全国大学生第一、二、三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季军、冠军、亚军的佳绩。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光荣称号。

  作为教育部批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等学校,学校体育工作具有优良传统,涌现出了楼大鹏、李敏宽等一批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在北京乃至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体育代表队多次在北京高校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先后为国家培养多名运动健将。学校女子篮球队荣膺北京高校联赛“十二联冠”,并在2000年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为北京代表团首次夺得球类项目金牌。学校目前拥有约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并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的建设权。

  新的世纪孕育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科技大学将继续弘扬“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光荣传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五十载辉煌已彪炳史册,新世纪腾飞靠你们去实现!志存高远、渴望成才的青年朋友们,热忱欢迎你们报考北京科技大学!

网站服务热线:(86)025-86982201/86982240   服务监督及投诉电话:13913911199

网站介绍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江苏省通管局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江苏网站联盟 | 前程网

Copyright 1999-2014 江苏招生考试网 版权所有 江苏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江苏省招生考试门户网站

[网站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82]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0210207号] 网站律师:北京康达(南京)律师事务所

江苏省信息化协会会员 江苏省互联网协会会员 江苏教育电视台 《支点》特别节目唯一指定合作网站 中国江苏网唯一指定教育合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