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是立足电子信息制造业、紧跟电子装联技术及工艺的迅猛发展、满足行业人才需求而率先在国内高职院校设置的新型专业。
2002年率先在国内高职院校中设立了“电子表面组装技术”专业;
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验收;
2011年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
2012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类专业群核心专业;
2014年更名为“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
大家生活中用到的手机、电视、电脑、iPAD等电器,地铁、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医疗仪器设备,军事领域中的雷达、卫星等电子产品的制造都离不开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
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产品现代化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企业从事表面组装设备维护、生产组织、工艺管理、品质管理等工作。
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面向区域电子信息制造业,针对电子装联技术中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通过“政行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利用专业自身的优势,依托政府搭建的平台,为产业开展社会服务。
《电子产品制造概论》、《微连接技术与材料》、《表面组装专用设备》、《表面组装技术》、《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PCB可制造性设计》、《精益生产基础》、《表面组装组件的生产与验收》;《电子产品整机装配实训》、《SMT设备操作与维护》、《SMT检测与返修实训》、《SMT编程》等。
(1) 校内实训基地—SMT教学工厂
按照企业模式建立了SMT教学工厂,可实现课堂现场教学、项目仿真训练和开放式实践教学。
图2 SMT生产线
图3 插装焊接生产线
(2) SMT检测与返修实训室
图4 BGA返修台 图5 AOI
(3) SMT编程实训室
与常州奥施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AutoSMT 先进电子SMT编程实训室”,拥有“电子SMT专业技术培训和考评平台AutoSMT-VM1.1”软件平台。
图6 SMT编程实训室
SMT虚拟制造系统就是在计算机支持下,以仿真技术为前提,建立功能强大的虚拟制造环境,对PCB设计、组装等生产过程进行统一建模。在PCB设计阶段或组装之前,就能实时、并行地模拟出其未来组装全过程及对设计的影响,预测PCB组装的性能、成本和可制造性,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制造技术。
(4) 焊接实训室
图7 焊接实训室1 图8 焊接实训室2
(5) SMT工艺研究室
SMT工艺研究室由SMT教研室与南京电子学会SMT专委会,熊猫日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创建。
BGA返修台 可焊性测试仪
金相试样抛光机 金相显微镜
图9 SMT工艺研究室部分设备
主要就业单位:
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公司、南京熊猫公司、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伟创力公司、南京伟创力公司、南京西门子公司、苏州天弘、无锡健鼎公司、深圳华为公司、中兴公司、斯比太公司、南京夏普公司、无锡海力士、昆山嘉联益电子有限公司、昆山纬创资通、昆山启佳通讯、苏州三星半导体公司、苏州三星液晶显示器公司、苏州日立公司、杭州摩托罗拉公司、中电第14、28、55、36所等。
1、表面组装设备操作与维护
★ 对表面组装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 使用焊膏测厚仪、AOI等检测设备进行印刷结果和点胶结果的检查;
★ 使用AOI等检测设备进行贴装结果的检查;
★ 使用AOI、X射线检测仪、ICT、飞针测试仪等检测设备对焊接结果进行检查;
★ 分析检查结果并反馈给工艺人员和操作人员;
★ 对检查出的缺陷采用电烙铁、热风枪或者返修工作站等进行返修。
★ SMT印刷程序、贴片程序、回流程序、波峰焊程序、检测程序等的编制、导入、调试、维护及异常处理;
★ 回流焊炉温曲线和波峰焊炉温曲线的设置;
★ SMT生产工艺的改善。
★ 负责跨部门的协调,解决生产障碍,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 负责SMT生产管理相关文件的制定与执行,负责生产过程的人员安排、现场协调各类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 负责统计每天的生产效率、工时消耗,统计每月生产物料损耗与来料不良的数量、分析及改善对策;
★ 每月产品质量不良的统计、分析及改善对策。
★ 辅助工程师编制各类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 进行SMT生产程序的编写、优化;
★ 分析处理SMT设备的常见故障;
★ 解决由于生产设备所产生的生产和工艺不良问题;
★ 建立并跟进设备的保养计划并负责实施。
本专业教学团队13名,1名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7人,占专业教师的53.8%;具有双师资质的11人,占专业教师的84.6%;90%以上的专业教师取得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教学团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为特征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富有特色的教学团队。
韩满林 教授 国家教学名师
文沛先 张裕荣 舒平生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专业带头人
郝秀云 李微 杨洁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在职博士研究生
专业负责人
朱桂兵 彭琛
副教授 在职博士研究生
余日新 赵雄明
实训教师 实训教师